研究方法是一個研究可以成立的主要關鍵 用對了工具 將使研究更具可信力
觀察使用者行為很有趣 大一時曾經做過一份報告
想要比較圖資學生與非圖資學生找資料的差異性 採用實驗法 去觀察受試者的資料搜尋行為
不過實驗設計的相當不嚴謹 一直到後來上研究方法課程時 才知道要有前測與後測
還需要考量很多很多 以為自己設計得很完善 真是一隻井裡小青蛙
教授是一位氣質出眾的年輕女性 曾到歐洲求學 專長為使用者行為研究
使用者研究要聚焦在於
● 使用者 ─ 需求 期望 動機 任務
● 情境 ─ 應該要限定範圍 才能夠細部去確認級分析
● 系統 ─ 介面可用性 訓練課程 搜尋工具
針對這些研究方向 講者提出許多研究方法 大致分為質化與量化
● 質化 ─ 實驗法 問卷調查法 標竿任務 使用者滿意度
● 量化 ─ 放聲思考法 焦點團體 訪談 民族誌 快速民族誌... 等等
研究方法圖資界常用的好像就是 訪談 問卷 網路民族誌
個人對民族誌還頗有興趣 圖資界中也有位女老師利用此研究方法進行許多議題探討
之前有聽過網路民族誌 希望記錄受試的特定網路資訊行為 透過此方式可得知
快速民族誌還是我第一次聽到 提了一個疑問
「既然有快速民族誌 且研究出來的結果也被接受 那還有誰想要用傳統民族誌 畢竟它要耗費人力及時間?」
老師說 快速民族誌其實是應用在商業領域較多 因為需要快速知道消費者喜好感受
因此其實不會有衝突 傳統民族誌還是有人使用的
看來 是我多心了XD
另一位老師XD 提出之前有位學姐的研究方法 他想知道小朋友想要什麼樣的圖書館環境
就讓小朋友們繪圖 很有趣也很創新的方法 雖然小朋友們天馬行空 實際上未必做得到
但我想那個意象有出來 接著就是實際行動的問題
最後提問時間 有同學問到老師一群特殊的研究對象 ─ Home Schooling
有別於大家制式的升學管道 有些家長因種種考量 選擇在家自學
原本我們對在家自學的孩子有一層疑慮 他們社會化經驗會不會不夠
就老師的觀察下來 孩子們都很活潑開朗 社會化沒甚麼太大問題
沒接觸過在家自學的孩子 但我覺得不只小孩 父母也要有相當大的勇氣
畢竟是不小的改變 是對舊有體制的反動
或許他們的成就有待之後觀察 但是他們應該具備很多我們在學校被慢慢磨掉的東西
像是創造力 學校有太多規矩了 成文的不成文的 讓很多東西漸漸消失
使用者現在幾乎是各個行業的中心出發點 因此關於使用者行為也必須深入了解
對於各式系統 課程 介面等設計才有所依歸 也才能符合使用族群
很多很多領域都在研究使用者行為 圖資人也不例外 雖然老師說使用者研究實在是太多了
但可能因為現在就是人與科技互動的社會 怎麼想都好難跳脫~"~
人怎麼樣都研究不完的 尤其在強調多元的今天 老人小孩需求都不同
善用這些研究工具 將讓我們更靠近他們!!